客服热线:0371-68706561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情速递 » 产业观察 » 正文

「两会热点」中西医分业管理势在必行!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3-15  浏览次数:2681
每年年初,各地会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会时间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至少已有26个省份确定了2019年省级人代会的召开时间,多数省份的开会时间集中在1月中下旬。



其中,1月26日,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西安开幕。在作为历届热点的中医药领域,陕西光大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勇表示,要肯定中医中药,提倡文化自信,做民族制药,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主管部门用西医思维主导中医。“中医固然有不足,但单纯用西医思维来看待中医,也是片面的”。



曹文勇建议,要提高临床中医用药权重比,给市民普及中医药知识,让中医做好以预防为主,治慢病、大病的角色。



而在以往两会中,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,“不盲目用西医思维看待中医”也早已被提及,而且是热点话题。



比如2016年全国两会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承德委员表示,“国家明确提出‘中西药并重’,但普遍存在的事实是,中药与西药仅仅是并存,‘存而不重’是中医药的现实境况。这于深化医改不利,对中医药人才培养、教育、研究与发扬光大更是阻碍。



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张健委员也表示,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并不完全一致,不应只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,把适用于西医的标准“安置”在中医上。



王承德建议,改变和取消束缚中医发展的条规、文件、政策,制定好的标准,特别是审查标准。给予中医药发展政策上的宽松环境。同时,在研发等方面的资金分配上,也能为中医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多投入,改变中医投入不足西医投入1/10的现状。







比如2017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陈其广表示,国家中医药和西医药分业管理势在必行。



他认为,中医药源于农耕文明,强调人与自然界密不可分;西医药强调人的创造能力,相信“人定胜天”,拿人体当作与病毒病菌“不共戴天”的战场。如此不同的哲学基点和历史背景,造成了中西药物之间的巨大差异。所以,以西医西药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标准来管理中医药,很容易出现矛盾现象,本质区别决定两者应该适用不同的监管法规。



王承德也再次指出,近几十年来,因为西医领导中医,我国的中医药都处于被置疑、被验证、被改造的境地,这有违了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。现在《中医药法》出来了,我们呼吁对近几十年来制定的有关中医药政策进行全面系统地清理,对符合《中医药法》要求的予以保留,不符合的进行废止和修改。



又比如2018年全国两会,全国人大代表、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表示,如今中医药的临床地位在逐步被弱化,中药的临床应用存在诸多误区和误判。国家应该重视西医在使用中药治病时的指导和培训,让广大的西医医生掌握中药使用的基本原则。



全国人大代表、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则表示,学生就业是学校教育的考核标准,虽然现在市场倒逼中医药大学把西医放在和中医课程相比肩的位置,但中医不应过分强调市场,要在注重传统“师承”关系下,多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。



而3月,2019年全国两会也即将开始,有关以上种种肯定又是绕不开的话题,我们拭目以待。



c1ea765475664f12bd112e792a64afca.jpg



不管怎么说,回顾过去二十年来,中医药发展看似繁华,可是繁华之下却充满着隐忧,更可以说是“名为繁华,实为弱化。”相比以前,我们不得不承认,中医药服务领域在缩小,中医药特色在减弱,其中重要的原因不言而喻。



为什么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药?也与此息息相关。当然更重要的是,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分紧缺,在这种现状下,中医药本身也大有作为。



无论时代如何发展,中医药都是历久弥新,意即现在的中医药仍然非常重要,而且今后也永不会落伍。



如全国政协委员、山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青山所说,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源泉。我们5000年的实践,已经充分证明中医药是非常有效的,我们应当拒绝盲目学习西医。否则我们很难保证,有那么一天,中医药不会被西医药同化销蚀掉。



不过,有些人则认为,不要悲观看待中西医结合。如广西团的全国人大代表、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表示,中西医虽道不同,也可相为谋。



唐农鼓励西医向中医学习,而且认为在当前政策形势、国家卫生战略新形势下,“西医学习中医”恰逢其时。他建议适当加大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比重,使西医院校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中医诊疗知识学习,从根本解决西医从业人员中医诊疗知识不足的问题。

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也表示,中医必须具备两种医学、两套本领,才能适应临床的需求。所以现在培养一个高明的中医,所花费的精力、时间和费用,比西医还要多,但这是时代所需。

 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[ 行情速递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相关行情速递
推荐行情速递
点击排行